不仅埃及有金字塔,在我国边陲小城吉林集安境内也散落着大大小小数百座金字塔型坟墓,它们由巨石垒砌,虽然无论名气还是规模、气势都比不上前者,却是集安长达425年都城史、高句丽国700多年存在历史的见证者。
这些金字塔型坟墓的所在地就是高句丽国的皇家陵园,位于距集安市区2.5公里处丸都山城的平原上,2004年,王陵及贵族墓葬和高句丽王城等共42处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所有墓葬中最大的一座是长寿王陵,又被称为“将军坟”。
展开剩余77%长寿王陵也是高句丽王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建于5世纪初,属于高句丽第20代王,这位国王在位78年,活到了97岁,因此有了“长寿王”的称号。经过时间消磨和风雨侵蚀,如今王陵已染上沧桑痕迹,底部爬上青苔,顶部也长出了野草。
整个王陵由巨型花岗岩条石垒筑,层层收敛形成一个巨大的方锥形,整体高度12.4米,条石共22层,分为7级。陵墓四周立放着一些巨石,是用来抵消上部石料重量造成的向外张力,被称为护坟石。
距长寿王陵不远还有数座陪坟,它们的规模比长寿王陵小了很多,形制也与前者有所不同,是高句丽葬制多元性的表现。
好太王陵距长寿王陵约2公里距离, 好太王是高句丽的第19代王,也就是长寿王的父亲。
王陵内的《好太王碑》出土于清末,是长寿王为其父所立,正是这通石碣的出土才让已经被渐渐淡忘的古高句丽国重新为人所知。
石碣高高耸立,高6米多,其上刻有1700多个字,如今还有近1600个可以清晰辨认。石碣并不是人们印象中呈长方形,表面光滑平整的模样,而呈方柱型,似乎没有经过太多打磨,表面凹凸不平,显出一种粗犷原始的面貌。
文字刻在石碣四面,主要是对好太王功绩的记录和颂扬,还有关于高句丽的建国神话、守陵制度等的描述,是研究高句丽国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为了防止外部环境的侵蚀,石碣被保护在一座封闭的亭子里。
高句丽是我国北方建立地方政权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国家的名字,史料对其记载却又语焉不详,让“高句丽”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人们熟悉又陌生的一段历史,想了解这个略带神秘的民族和他们的彪悍历史配资平台实盘,出发来吉林集安看看吧!
发布于:河北省九龙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